领学十三次党代会报告(四):谈全力推进“四大建设”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11
关于《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奋力攻坚 砥砺前行》的工作报告我们已经学习过半,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期内容:
全力推进四大建设
发展是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,是解决襄汾一切问题的关键。“十三五”期间要理直气壮抓发展,全力推进四大建设。
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
继续坚持“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”的发展思路,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,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名优特产品牌大县。提升规模化水平。围绕“一村一品”,大力发展蔬菜、果类、中药材等特色农业,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8万亩、果树面积达到31万亩、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。围绕“一县一业”,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,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,占农业总产值的40%以上。加快产业化步伐。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,重点扶持工厂化食用菌、粮食加工、饲料生产、酿造等产业,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,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以上,农产品年加工销售收入保持在10亿元以上,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“513”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。积极培育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到“十三五”末,家庭农场达到40个以上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00家。加强品牌化建设。积极整合现有品牌,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省级著名商标。实施“互联网+”战略,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,形成线上线下融合、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。
推进新型工业强县建设。
按照“减量化、精细化、规模化、园区化、循环化”发展思路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大力培育新兴产业,加快推进园区发展,积极构建现代工业体系,努力趟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新路,实现我县工业经济浴火重生、重振雄风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就是要按照“提升一批、重组一批、转型一批、淘汰一批”的办法,倒逼工业经济上档升级,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,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,补齐产业短板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加快推进园区发展,就是要以培育大产业、做强产业链为目标,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,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园区,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带动区、科技创新的试验区、招商引资的集聚区、城市发展的拓展区。
推进帝尧文化之都建设
坚持“发展大旅游、拓展大市场、培育大产业”的工作思路,高扬“帝尧之都·中国之源”这一龙头,带动全县旅游产业上档升级,把我县建设成为晋南根祖文化旅游板块主要的旅游目的地、全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、全国文化旅游名县和旅游经济大县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余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建设中西部旅游强市的战略部署,强力推进陶寺遗址保护利用,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,加快陶寺遗址博物馆及核心区项目建设,建成综合展示中心,实现遗址景区开业运营;启动丁村、汾城等景区建设,挖掘文化内涵,充分对接市场,加快融通融合,形成传统文化旅游产品,努力在山西临汾古文明旅游圈中发挥龙头作用。整合东岭滑雪休闲旅游景区、尧京葡萄酒庄、燕村荷花园等旅游资源,大力发展休闲度假、旅游观光、养生养老、创意农业、农耕体验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,努力把我县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。
推进宜居宜业新区建设。
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,认真贯彻落实全市“一城三区”战略部署,按照“依托县城、开发新区、辐射乡村”的工作思路,稳步推进“河东改造提升、河西完善配套、滨河新区开发、四大集镇建设、传统村落保护、人居环境改善”六大工程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%以上。打造宜居县城。同时加强城市管理,提升市民素质,努力建设和谐宜居、富有活力、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。开发滨河新区。依托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区位优势,启动开发城北滨河新区。扎实做好新区布局;健全市场运行机制;引导文化旅游、休闲度假、养生养老、商贸服务、仓储物流、教育医疗等产业向新区集聚,把滨河新区打造成为临汾的南城花园和现代服务业新区。建设特色城镇。抓住“全国重点镇”和全省“百镇建设”机遇,重点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充分挖掘工业园区、旅游景区、交通节点等特色优势,引导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邓庄、汾城、古城、襄陵等中心镇集聚。改善人居环境。以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重点,全面实施完善提质、农民安居、环境整治、宜居示范“四大工程”,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到“十三五”末,建成省级示范村5个,市级示范村15个,县级示范村50个。
长按二维码